Working Hours Monday - Friday 08:00-16:00
Toll Free 0212345679
 

談論桑寄生混用情況--林文泉

桑寄生是常用中藥,有補肝腎、強筋骨、袪風濕、養血安胎和降血壓功效、用於治療風濕痹痛、腰膝酸軟、下肢麻木、胎動不安、先兆流產和高血壓等症。

桑寄生原名桑上寄生,始載於《神農本草經》列為上品,桑上寄生是指寄生在桑樹上的某種寄生植物,明 ∙李時珍謂:“寄生高者二三尺……人言川蜀桑多,時有生者,他處鮮得,經自採或連桑採者仍可用,世俗多以雜樹上者充之,氣相不同,恐反有害也。”然以生桑樹者佳,但較難取得,並說明藥用部位為寄生植物本身莖枝,如果連同其寄生之桑樹枝幹採收,仍然可以使用,當中藥來源品種不當時,如桑寄生本身無毒,但寄生在有毒植物上的桑寄生就會含有相應的有毒成分﹔如桑寄生,若寄生在夾竹桃樹上即有明顯的強心甙反應,具毒性,故規定作強甙檢查,以控制有毒夾竹桃寄生的混入﹔馬桑寄生有大毒,必需慎服,用量宜小,可見古人早就知道桑寄生來源較多,而且功效也與其寄生樹種有很大的關係,根據寄生樹種不同,功效也不甚相同。《本草綱目》與《植物名實圖考》便記述了一些相關寄生植物與其功效,舉例如下:

1. 桃寄生:氣味苦,無毒,主治小兒中蠱毒,腹內堅痛,面目清黃,淋露骨立。
2. 柳寄生:氣味苦平,無毒,主治膈氣刺痛。
3. 樟寄生:味苦溫,無毒,主治邪氣、濕痹、寒熱、瘡、除堅積血症、月閉,無子、小兒不能行、諸惡瘡、廱腫、止腹痛、令女子有子。

綜觀歷代本草,桑寄生的植物來源一直比較混亂,因此其來源的複雜性是有其歷史原因的,明代以前其原植物主要為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 (Kom.) Kakai及其新緣種,而且主要使用寄生於桑樹上的,明代後期原植物主要為四川桑寄生Taxillus sutchuenensis (Lecomte) Danser及其近緣锈毛寄生等植物,並認識到由於寄主不同,寄生的藥性會隨寄主而變化,因而可用於不同的病症,結合市售商品流通的情況及相關的化學成份研究,故龔氏等曾建議中國藥典收載四川桑寄生為桑寄生的原植物之一。根據文獻及羅氏調查結果,市售商品桑寄生多混有桑寄生亞科的多種植物,多數商品是二至數種本亞科植物的混合品,且均在產地加工成短段或切片,葉子也多被切碎,因此鑑別桑寄生的來源也變的更加困難。筆者調查台灣市售品時,經常可見到桑寄生連同其寄生之桑樹幹切片販售,但有極大部分是使用未寄生之桑樹枝幹權充桑寄生使用,且自大陸進口之黃(楓、槲)寄生片除來源植物不明外,也因保存關係,過度使用硫磺薰蒸防黴蛀,以致經常殘留過量的二氧化硫(SO2) ,而二氧化硫(SO2)對人體的上呼吸道是有很強的刺激作用甚至對慢支患者可誘發氣喘,對人體的健康有一定程度的影響。

事實上由於桑寄生科藥材來源不同,主要活性成分間存在著明顯的差異,使得它們的功效也有所不同,藥材的來源品種是保證其療效的根本,因此藥材的質量是其價值所在,但是市場上經常出現各種混偽品、劣質品,造成用藥療效及用藥安全均得不到保證,所以建議醫藥從業人員應審查嚴謹,臨床應用時注意區分。

參考文獻:
1.  羅集鵬,等。桑寄生及其混淆品的生藥鑑別(I)中藥材,1992﹔15(4) :13
2.  陳  玲,等。閩產桑寄生科10種藥材的化學成分比較,福建中醫學院報,1997﹔7(3) :32
3.  王惠民,等。桑寄生的本草考證,中藥材,2000﹔23(10) :649
4.  龔祝南,等。桑寄生的本草考證研究,時珍國藥研究,1997﹔8(2) :101
5.  盧贛鵬。500味常用中藥材的經驗鑑別,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1991﹔1

.

 


台灣中醫藥學會 Taiwan associ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
會址:60054嘉義市上海路320巷2號     電話:+886-5-2869665     傳真:+886-5-2869665 E-mail:2869665@gmail.com
台灣中醫藥學會 版權所有 © 翻拷必究 COPYRIGHT 2019 ALL RIGHTS RESERVED|網頁設計 6000